九尾狐苏妲己成功登上王后之位后,精心设计了一连串阴谋陷害姜王后高杠杆股票配资平台,彻底查明其罪行。纣王因此怒不可遏,痛下杀手,将苏妲己扶上了王后的宝座。若说纣王错杀姜王后只是性情一时失控,那么他追杀殷洪、殷郊两位太子,则完全是精神失常。斩杀亲生太子,纣王还能指望什么呢?这不等于断了皇嗣,自绝于天下吗?
姜王后向来贤良淑德,举止得体,母仪天下,深得民心。夫妻情分,日久生情,纣王对妻子心存愧疚。即使后来苏妲己入宫,取代了姜王后在纣王心中的地位,夫妻间的感情却日渐疏远冷淡。而在她背后还有个强大的靠山——东伯侯姜桓楚。姜桓楚统领东方二百诸侯,地位尊崇,是当时八百诸侯之首,纣王对他的威望亦是颇为忌惮。
姜王后惨死后,群臣心中不服,暗流涌动,局势风起云涌。纣王内心也生出了悔意,觉得自己行事唐突,失了分寸,懊恼异常。他心中埋怨是苏妲己出了馊主意。覆水难收,错事已成,纣王却又难以启齿承认。
然而,在追杀殷洪、殷郊逼杀太子一事上,纣王毫无动摇,坚决下令由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率军追击,意图彻底铲除这两个威胁。
殷洪、殷郊究竟有何大错?他们不过是袒护母亲,为姜王后鸣不平,出于天性本分。虽然动手拔剑失礼,但也并未真正对纣王动手,绝不会威胁到纣王的皇位。父子之间的争执不过是家常便饭,有何大不了?但在苏妲己的挑唆下,纣王竟然无情地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痛下杀手,令人震惊。此事千古罕见,闻所未闻。
展开剩余87%诛杀太子之后,纣王身后事将由谁继承?家业庞大,辛苦经营一生,难道纣王要白白拱手让人,搞什么兄终弟及?更何况,他对长兄微子启、次兄微子衍态度冷淡,毫无让贤之意。
纣王走了非常规路线,布下奇妙棋局。正是微子启、微子衍的存在和作为激怒了他,让他潜意识里认定必须舍弃殷洪、殷郊。因为他另有一张王牌——武庚,纣王的第三个儿子,堪称他最后的底牌和心头宝。
只见后宫捉来了纣王之子武庚,姜子牙下令:“推来。”众诸侯纷纷咬牙切齿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
纣王自焚身亡,周武王攻入朝歌城,分散鹿台财物,笼络民心,随后安抚殷商残余势力。
此时,军士擒获了一个重要人物——武庚,他正是纣王的儿子。原来除了殷洪和殷郊外,纣王还有一子武庚。
树倒猢狲散,墙倒众人推。八百诸侯扬言要铲除武庚。周武王是如何应对的呢?
秦始皇统一六国,结束战国纷争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不断,最终剩下七雄大国,大浪淘沙,强者胜出。春秋时期无意义的战争频繁,各诸侯各自为政,但表面上仍尊周天子,是所谓的春秋争霸。认同霸主身份,站对队即可平息纷争。
而上古三代夏商周时期,真正的灭国战争并不存在。改朝换代讲究“灭国不绝其祀”的原则。商汤不过是将夏桀赶走,夏王朝降为小诸侯,仍保留祭祀。帝舜时期放逐“四凶”,即前朝帝尧的四子,象征着不听话的旧王族,放逐而非灭绝。周武王分封诸侯,三皇五帝的子孙后代无一例外。即便流落民间,也必挖地三尺,寻根祭祀。
上天怜惜生命,孤愿与诸位大王共体,切勿无端杀戮。待新君继位,封以茅土,存留商祀,正是报答商先王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
因此,周武王的政策是保留武庚,维护殷商祭祀传统与宗族礼仪。换言之,虽然商汤政权覆灭,但仍给予体面礼遇,准许作为诸侯国存在,且地位会高于其他诸侯。周武王封微子为宋国公爵,诸侯中公爵为少数精英。武庚作为殷商正统,自然享有更优厚待遇。
也就是说,纣王死后,诸多殷商宗亲血脉将以武庚为尊。纣王这手牌打得精彩绝伦,堪称神操作。
纣王的血脉与遗产得以保留,周武王的仁义也彰显无遗。完美无瑕,难寻破绽。
可以看出,纣王心知肚明,早已将武庚选定为继承人,无情抛弃殷洪、殷郊。
纣王为何嫌弃殷洪、殷郊,斩杀二子,却保留武庚这唯一血脉?
纣王内心隐隐作痛,老大老二的所作所为令他心寒胆颤。
古往今来,先王驾崩,新君登基,新旧交替,往往是王朝最敏感的时期。康熙朝的“九子夺嫡”、盛唐的玄武门之变、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及废太子之乱屡见不鲜。最稳妥的继承方式便是嫡长子继承制。
纣王本是帝乙的第三子。帝乙育有三子:长子微子启、次子微子衍、三子寿王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
纣王是如何登基的?
先王帝乙有三位爱子,即微子启、微子衍和寿王(纣王封号)。纣王居然以三太子身份,取代了长兄和次兄,最终成为帝乙的继承者。这明显违背了继承惯例。
帝乙为何会这样做?
寿王力大无比,能托起梁柱;首相商容、上大夫梅伯、赵启等人奏请立季子寿王为太子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
在上古三代甚至三皇五帝尧舜禹时代,帝王的“德”是怎样的?当时万邦林立,部落无数,刀耕火种,强者为王。部落联盟领袖首要条件就是体魄强健。帝尧考验帝舜的方法,就是将他投至“雷泽”——一片茂密森林和沼泽地,考验其生存能力和统御本领。
女娲娘娘在火云洞为三圣皇伏羲、神农和轩辕祝寿后,便预言纣王必亡。她言商汤六百余年基业已尽,天下大势将改。
这说明,帝乙时期虽表面平静,实则风云暗涌,波涛汹涌。帝乙选定继承人,首要标准便是身体健硕、力大无穷,能镇压朝局,为殷商浴血奋战。
微子启和微子衍两位太子,显然是文弱书生,擅长文墨,适合做官吏,却无力在军政上有所作为。面对兵锋,他们束手无策。纣王不仅武艺高强,口才亦佳,无论文治武功均胜过两兄弟。
推荐纣王为继承人的,竟非殷商王族成员,而是八辈子外的外人,三字原因:不满意、不愿意、难接受。帝乙死后,纣王即位,王族成员不断搞小动作,激怒了纣王,最终导致殷洪、殷郊遭祸。
纣王登基时,子姓王族无人支持他。为何?
矛盾焦点在纣王身份。纣王以三太子身份登基,长兄微子启、次兄微子衍切身利益受损,且包括微子、箕子、比干等宗室成员也难接受。明里暗里纷纷使坏。
老殿下们干了哪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?
比干与姜子牙关系非同一般。虽说姜子牙奉天命扶周灭商,理应是纣王死敌,但比干却成了他的贵人,出资支持姜子牙。姜子牙携元始天尊玉虚宫符下山,为扶周推翻商纣而来。按理两人应势不两立,却成了生死之交。
伯邑考献上朝歌城的宝物——七香车、醒酒毡、白面老猿及十名美女,比干先过目,结论是除了七香车,其他都是奢靡荒淫之物,诱使纣王沉迷酒色,越走越远。
比干明知伯邑考来意不善,意图蛊惑纣王,损害商汤,却仍带他去见君王,情感胜过理智。
再看微子启、微子衍及微子、箕子等亲王,与周文王关系密切,异常融洽。纣王囚禁周文王,商角度看周文王是强敌。周文王是西岐雄主,精明能干,洞悉天下大势。老殿下们恐怕对他的心思洞若观火。
纣王扣押周文王时,老殿下们为姬昌说情;纣王放周文王后,他们又蜂拥而出送行,一人不缺。显然不把纣王当家人,暗中与外敌勾结。
老殿下们图谋何为?
深谋远虑,内外呼应,欲推翻纣王,自己夺权。
因此,出现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象,纣王主动排斥殷商宗室亲贵,引进费仲、尤浑等奸臣,试图以新势力对抗旧势力。纣王虽犯大错,九尾狐苏妲己火上浇油,局势一发不可收拾。回头看,纣王也算无奈之举。
大太子是微子启,二太子微子衍,凭什么三太子纣王能上位称王,成帝乙继承人?这是老殿下们的心结,是纣王与他们难解的矛盾。
故此,纣王将怨气撒向自身出身,老大老二成心魔,令他反感。于是念头浮现:殷洪、殷郊是老大老二?不好意思,我偏不弃用。
愤怒失控的纣王孤注一掷,将目光锁定另一个儿子武庚。
周武王称,武庚稚嫩,仅七八岁或十来岁,显然比殷洪、殷郊小许多。武庚是纣王的三子,很可能是姜王后去世前不久新生的。
纣王既以三太子身份登基,武庚同样可被培养为继承人。这显示纣王的倔强与果断,与老殿下们撕破脸皮,势不两立。
纣王将武庚作为接班人培养,放弃殷洪、殷郊。论实力,三位太子中武庚更胜一筹。多方迹象显示,武庚非同一般。周武王在位一年驾崩,周成王继位,爆发三监之乱,正以武庚名义发动。武庚能拉拢周武王的三位亲兄弟,显示其非凡领导力。
纣王主意已定,废黜殷洪、殷郊势在必行。苏妲己构陷姜王后只是为纣王制造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平台网_证券配资公司_平台配资炒股观点